为了给读者提供交流的机会,图书馆和合读书会组织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。第106期分享会:《论语》——阳货篇。
时间:2024年3月14日 16:20-18:00
地点:图书馆203报告厅
推荐理由:《阳货》是《论语》的第17篇,朱嘉断为26章。其中有三章记录了孔子与当时政治反叛者的关联,从其对待阳货的态度和准备遵从叛臣公山弗扰、佛肿(xi)的召唤来看,孔子并不是无条件地、绝对地反对一切反叛者五早旺收培白从的原则立场V见下占叛臣合作的弹性空间。因为“怀其宝而迷其邦”乃至迷天下不合乎仁者的心愿,“好从事而吸失时”更不是智者的本怀,而“欲往”是力图发现撬动道易天下的杠杆。当发现这个杠杆是块朽木时,他决然不往。“子之武城”章、“子张问仁”章、“鄙夫不可与事君”章等,是孔子地方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理念的正面表达。“六言六蔽”章体现了孔子对学的高度重视。学什么?接下来三章是有关《诗》、礼、乐的章节,可视为孔子对学的内容的回答。孔子对“乡原”、对“道听涂说”者、对“色厉内荏”者、对“巧言令色”者进行大声斥责,这些则显示孔子对人格操守的珍惜和对鄙俗之人的轻蔑!孔子与宰我“三年之丧”的争论和孔子对“女子”的看法,批孔者与尊孔者会有不同的理解。“无言”章是对天道的感悟,说明孔子已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《阳货篇》中主要记录了孔子与阳货 (又称阳虎)之间的对话,以及孔子对仁德、礼乐治国之道的阐述。这一篇中,孔子对仁进行了进步的阐释,并讨论了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,还区分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。此外,孔子强调了学诗的重要性,认为诗可以激发人的热情、提高观察力、团结群众,但也指出了学诗需要一定的天赋和努力。
《阳货篇》还包含了关于家臣弄权、叛乱的章节,以及论及礼乐的章节,说明了礼乐教化的作用,并强调了重视礼乐的精袖内涵。例如,阳货想要见孔子,但孔子不见他,后来阳货赠送给孔子豚,孔子在阳货逃亡时去拜见他。阳货提出了一系列问题,试图让孔子陷入困境但孔子最终还是选择了仕途。